7月15日,《國務院關于促進光伏產業健康發展的若干意見》出臺,在被國內光伏業視作重大利好的該“意見”中,首次明確提出“支持和鼓勵企業、機構、社區和家庭安裝、使用光伏發電系統”,“對分布式光伏發電實行按照電量補貼的政策”。
今年3月,河北省首家分布式光伏發電并網項目——— 張家口保勝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低壓配電斷路器合閘成功并網發電。短短幾個月時間里,石家莊、保定、邯鄲、衡水等地都出現安裝分布式光伏發電系統的家庭,還有一些企業、家庭正在申報分布式光伏發電項目。
在國家出臺支持性政策的大背景下,分布式光伏發電能否更快走入尋常百姓家?當前家庭安裝使用光伏發電系統,還有哪些門檻要邁?記者對此進行了調查。
成本考驗家庭用戶,投資收益是關鍵
“我這發電廠是天越晴越好,不怕太陽照得猛。”6月25日,饒陽縣伍公鎮許保村東北角的一個農家小院里,許建孟手搭涼棚,迎著烈日慢吞吞地說。
許建孟說的“發電廠”就在他家屋頂上,由10塊300瓦多晶硅電池板組成。“就投了3萬多塊錢,陽光充足時,每天可發10度電。”許建孟不無得意地說,這不僅能滿足自家用電,還能將剩余電能上網,賣給供電企業。
身為小學老師,許建孟稱自己是“環保主義者”,也正是基于這個原因,他在當地率先建起了分布式光伏發電站。“其實我不太在乎啥時賺錢,主要算的是環保賬。”對于記者問到的何時贏利的問題,許建孟表示,所有成本10年可全部收回,而太陽能板的使用壽命最長可達30年,經濟效益還是可觀的,“‘發電廠’每年可節約標準煤1.372噸、減排二氧化碳3.56噸呢。”
而在饒陽縣饒陽供電公司客服中心主任史孟進眼里,家庭建光伏電站,成本與收益是影響投資積極性的最大因素。“就目前居民用電價格水平來說,靠家庭光伏電站投資賺錢幾乎沒有可能性。個人以此創業,周期實在太長。”據史孟進保守計算,3千瓦光伏發電裝置,裝機成本3萬元。按電網收購價格每度0.43元,每天發電10度計算,一年收入為1569元。3萬元前期投入,如果加上國家補貼,至少需要10年才能收回成本。
既然分布式光伏發電投入不菲,近期無利可圖,那么又是什么人熱心這一項目呢?
梅明遠,初中老師,用于教學;陸蓓,從事外貿生意,接觸英利集團;邱士勇,從事光伏發電生意;安慧鵬、許建孟,環保主義者;崔占林,多年為生物發電項目送原料……記者手中的省內首批安裝家庭光伏發電系統人員名單顯示,這些人大多為光伏行業上下游的業內人士或是長期關注、研究光伏發電的“技術控”,普通居民很少。建站的目的或為科研,或為興趣,或為環保,投資回報率不是這部分人考慮最多的問題。
專家認為,當前我省已建分布式光伏發電項目的價值主要是試驗意義和環保示范效應。
省電力公司一位業內人士透露,按照規定,分布式光伏發電項目的個人所有電表由電力部門免費提供,電網對一個3千瓦的發電站需要投入七八千元,包括勘測現場、組織驗收、提供電表等設備,大規模普及費用很高。
但光伏企業技術專家也指出,按當前國家支持光伏產業的政策趨勢看,分布式光伏發電項目仍是產業方向之一。
電站“上樓”不易,協調樓頂空間成難題
6月21日,大雨,石家莊市鐘久路22號省服裝進出口公司宿舍,陸蓓從自家的6樓向上走了一層,到了單元樓的樓頂。“很少有像我們樓這樣可以走樓梯上樓頂的,一般的樓房要上樓頂都得通過豎梯爬上爬下。”陸蓓認為,上樓頂是否比較方便也是能否建分布式光伏發電項目的前提條件。
陸蓓是河北五金礦產進出口公司國際貿易部經理。4月份,一位菲律賓的客戶想代理英利產品的業務,陸蓓帶客戶到英利集團洽談業務時聽到分布式光伏發電項目,覺得前景廣闊,就隨意地說,先建一個試試。陸蓓得到了英利集團的支持,獲得設計、組建、安裝等一條龍式服務,6千瓦設備投資6.8萬元。
陸蓓的做法得到了鄰居的支持。整個單元住戶,除了一戶沒聯系上,全部簽署了允許使用公用陽臺的協議。“對別人有影響嗎?其他住戶安裝太陽能有沒有位置?”小區物業問清這些問題后,也一路綠燈,出具了證明。
陸蓓說她父親卻沒有這么幸運。老人也想安裝分布式光伏發電系統,但只獲得了2戶的支持,小區物業則以“屋頂是公用面積”為由,拒絕了他。
省會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用戶為了光伏設備上樓,不得不接受鄰居的交換條件——— 負責樓道的照明和監控用電。
個人用戶建設分布式光伏發電項目,物權問題成為需要解決的重要問題。國家電網提出,申請人必須要提供居民身份證、房產證等材料;占用公共面積的要提供其他業主、物業、居委會的同意證明。
對于公寓樓的居民來說,安裝光伏發電系統最大的難題就是如何與同樓的居民協調樓頂的公共空間。
然而,分布式光伏發電在歐美國家已相當普遍和成熟,德國、意大利等國的光伏建筑應用占比已達80%以上。在美國,2010年有67%的光伏建筑應用是在非公用建筑上(居民與商業建筑)。“在沒有產生收益時還好說,一旦贏利,會不會產生鄰里糾紛?”石家莊供電公司營銷部客戶服務主管張小兵表示,屋頂光伏發電涉及眾多住戶以及物業公司等利益主體,安裝協調難。家庭大規模推廣光伏電站,還需要政府引導和物業公司等配合。
上網交易無憑據,補貼政策要細化
“如果國家補貼盡快落實,按15年收回成本的話,最少還能賺10年的錢。”安慧鵬期盼國家補貼政策的具體辦法盡早出臺。
安慧鵬,贊皇縣人,居住的是獨門獨院,投資2萬元建了總裝機容量為2千瓦的分布式光伏發電并網項目。“如果不補貼,以現在4毛多一度電賣給電網,25年滿打滿算才能掙3000多元,這還不能產生其他的維護費用。”安慧鵬認為,沒有補貼,肯定影響光伏發電入戶積極性。“如果補貼到位的話,就不是幾十人報名安裝了。”石家莊市供電公司大客戶服務部工程師馬瑋說。
在國外,居民光伏發電都有補貼。據了解,德國將分布式光伏發電容量分為四個檔位,電站容量越大,電價越低。日本采取的是度電補貼,美國則是初裝補貼,大概是安裝總成本的30%—50%。“政策的扶持和補貼很重要,如果政府配套政策跟不上,監管不到位,分布式光伏發電將很難發展。”業內人士說,我國即將出臺針對自然人使用光伏發電系統的建設補貼或電價補貼政策,政策中需要明確如何結算、每度電補貼標準等。
政策問題同樣困擾著電力部門。馬瑋用“摸著石頭過河”來形容目前的分布式光伏發電工作。“經雙方約定,半年結算一次。我們買電,需要對方出具增值稅發票,如果是法人企業就好辦,但安裝分布式光伏發電系統的大多是個人,哪來的發票?”
種種疑問,在7月15日出臺的《國務院關于促進光伏產業健康發展的若干意見》中得到回應。“意見”在“完善支持政策”部分,明確提出“開放用戶側分布式電源建設”、“完善電價和補貼政策”,“支持和鼓勵企業、機構、社區和家庭安裝、使用光伏發電系統”,“對分布式光伏發電實行按照電量補貼的政策”,“根據資源條件和建設成本,制定光伏電站分區域上網標桿電價”。
業內人士分析,根據“意見”透露的信息,未來的電價補貼方案,將把光伏電站的投資收益率維持在8%—12%的偏低收益率。“因為度電補貼后,如果發電內部收益率過高了會導致行業盲目增長,增加國家負擔,同時對電網帶來影響;太低了,刺激不了市場發展。”專家指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