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種常見的生活垃圾,廢舊電子用品的回收利用率往往高于其他垃圾,但由于其體積重量較大,且含有有害物質,時常讓人難以及時處置。有市民長時間將其存放在家中,又可能造成環境和健康的隱患。帶著不少讀者的擔憂,今日黨報熱線的話題將圍繞電子垃圾展開。
零部件老化
老電視會“發火”
報廢電器放在家中會有什么樣的隱患?經營美發店的周小姐向記者講述了她的親身經歷,“我家里以前有一臺報廢多年的電視機。一次親戚來串門,需要居住幾天,考慮到家里一個電視不夠用,我便把這臺老電視放在了親戚的房間里,然而誰也沒想到,就在電視打開不久,竟然‘轟’的一聲炸開了。”
周小姐說,事后她請電工師傅來檢查,結果發現原來是零部件老化引發的一場險情,“有些老電器本身就屬于易爆性的廢物,稍不注意就會‘發火’。我奉勸大家最好不要將這類廢品久留家中。”
老電器有害
不宜長期存放家中
在記者的隨機調查中,大多數市民表示對電子垃圾的危害不了解。59歲的劉大媽說,自家也有老電視、老冰箱,早就不能正常使用了,“以前收電器的來看過,要么不要,要么給的價格太低,還不如放在家里。”
“事實上,這樣處理廢舊家電并不妥當,很可能造成安全隱患和環境污染。”從事二手商品回收交易的周師傅告訴記者,很多電子垃圾,比如廢舊電視機的顯像管含有易爆性物質,另外平板顯示器、電池、移動電話、傳感器等長期存放在家中將對身體健康造成危害。
不規范消“廢”
廢棄電器會成污染源
目前,成都設有專門的固體廢物治理站,可以對這類垃圾進行集中處理,但很多人在遇到電子垃圾的時候,主要還是通過流動商販來進行處理。這樣的方式雖然方便,但由于某些商販的不規范操作,仍可能對環境造成影響。
周師傅告訴記者,在處理這些垃圾上,一些小商販為了把舊家電中的金、銀、鉑等貴重金屬提煉出來,往往會采取硫酸浸泡、火燒等方式,結果造成大量的廢氣、廢水、廢渣等,對環境造成污染。而簡單的填埋或焚燒也會對環境、土壤造成破壞,這種影響往往是難以估量的。不過,從去年2月1日開始,《電子廢物污染環境防治辦法》已正式實施,對于無照經營、擅自處理電子垃圾的單位和個人,按規定可處以不同金額的罰款。
需科學“善后”
電子垃圾身上有“寶”
對于家中仍然存放有廢舊電器的市民,周師傅認為一定要嚴加管理,尤其是已經發生故障、不能正常使用的電器,千萬不要自行“測試”和“維修”,一旦確認報廢,就最好不要再通電,以免造成意外。
至于舊電池、手機、充電器之類的小型電子廢物,也不要直接扔到垃圾桶,以免對環境造成污染,“最好把這類電器送到專業的回收機構,由技術人員來決定下一步如何處理。事實上,這類產品的再利用率比較高,即便是完全不能使用的彩電等舊電器,身上的金屬、線路板、塑膠等材料,也是可以回收利用的。”
此外,周師傅告訴記者,現在有些電器銷售商在促銷的過程中,也會采取以舊換新的方式,市民用舊電器換新電器,可以節省幾百元錢,也是一種很劃算的方式。
新聞鏈接
家電使用年限有標準
部分家電國際標準使用年限:彩電8—10年;電熨斗9年;電暖爐18年;電飯煲10年;電冰箱12—16年;個人電腦6年;煤氣爐16年;電熱水器12年;洗衣機10—12年;電吹風4年;微波爐10年;電動剃須刀4年;空調8—10年;電熱毯8年;電風扇16年。
